mobile28365-365-365bet体育在线公司备用-英国365客服

古琴为什么七根弦?名琴“焦尾琴”又是怎么来的?

古琴为什么七根弦?名琴“焦尾琴”又是怎么来的?

在我国古代,琴拥有着很高的地位,经常作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有关于它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关雎》。

古代的琴一般有七根弦,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它的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是平的,象征着大地,正好和古人的“天圆地方”学说吻合。

据说,七弦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纪念早逝的琴艺绝伦的儿子伯邑考,就改为六弦。等到文王的儿子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加了一根弦。

在现存的古琴中,以唐代的古琴最为久远珍贵。其中,太古遗音琴是贞观年间所造,它的背面刻着“太古遗音”四字,因此得名。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演奏的古琴就是根据它仿制的。

古琴中著名的焦尾琴,据说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的梧桐木制成的,因为琴尾有烧焦的痕迹,所以就叫焦尾琴。

有关古琴,历史上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据说,西汉时期的大才子司马相如就是因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才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 知识漫画大讲堂 ———

这里没有心灵鸡汤,只有通过漫画这种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晦涩的历史知识,在哈哈一笑中落入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们成为博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每天学一点,菜鸟变学霸!

相关推荐